本报讯没有西瓜的夏天, 是不完整的!5月27日上午,一则“中国人能自由吃瓜离不开这位奶奶”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位奶奶,名为吴明珠。炎热的夏天里,我们能自由吃瓜多亏了她数十年的研究和奉献。她在新疆、海南岛两地南繁北育六十年,育成了“红心脆”、“含笑”、“皇后”、“芙蓉”、“郁金”等甜瓜新品种和早佳西瓜(84-24)等西瓜新品种,为发展新疆的瓜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91岁高龄的她荣获“ 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 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个人”等称号。吴明珠奶奶还被评为了“最美奋斗者”。
吴明珠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园艺学专家,现任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研究员。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据凤凰网报道,吴明珠是年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果蔬专业招收的 批学生之一。在这所学校20世纪50年代的毕业生里,她是成就突出的“三剑客”之一,另外两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蚕业科学界 的院士向仲怀。
吴明珠与袁隆平是同年级同学,一个瓜农,一个稲农,分别影响了中国的瓜田和稻田。
年吴明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农学院园艺系。年大学毕业时,学校准备让她留校任教,她却决心到艰苦的农业生产 线去。后补充分配到西南农林局,工作不到一年,又被调到中央农村工作部。对一般人来说,能到北京工作是件求之不得的事情,而她却没有这么想。年,她向领导表明心中埋藏已久的心愿:到最艰苦的边疆去工作。到新疆后,她先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地委农村工作部。对她来说,仍然不满足,在她的再三肯求下,年终于调到了鄯善县农技站工作。从此,她便在火焰山脚下将一生都献给了为之奋斗的甜、西瓜育种事业。
在小小的试验田里,播种、挑大粪等农活没难住吴明珠。她在《我的追求》一文中回忆道:老师们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还苦心培养我们的实干精神。我21岁生日那天,在日记上激情满怀地写下:“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她总挂在嘴边的话是:把“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她怀 个孩子时,在火焰山的吐峪沟蹲点,走廊上的温度计都到了50摄氏度,她晚上还要点上蜡烛,把它放在水盆里,怕它热得弯了腰,在烛光下整理材料。怀孕反应厉害,她吃什么吐什么,瘦得只剩下七十多斤,照样骑着毛驴穿过大戈壁。中午太热时,她只得坐在水渠边,把双脚泡在水里……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便让母亲带回老家去抚养了。年她的女儿出生在南京,由母亲和嫂子抚养长大,孩子管舅母叫妈妈,这对她和孩子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她的丈夫杨其祜,是北京农大小麦专家蔡旭的研究生。吴明珠倾慕他的人品与才华,两人志同道合,感情一直很好。吴明珠到新疆后不久,杨基祜便放弃了留京工作的机会,主动来到吴明珠身边工作,支持、照顾她,使她能够全力以赴地去投入甜、西瓜育种工作。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加上饮食长期缺乏营养,给杨基祜的胃病留下了深深的隐患。年4月杨基祜因胃癌去世,吴明珠把这一切都归罪于自己,她曾悔恨地说:“都怪我,老下乡,没有照顾好他……”。
网友在评论中纷纷表达了对吴明珠院士的感谢和敬佩之情“感谢奶奶让我能自由吃瓜”、“瓜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有网友称老一辈的刻苦钻研与朴实无华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潇湘晨报记者苏莹实习生况宇综合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