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冠宇寻找纪晓岚的新疆足迹澎湃新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门诊靠谱吗 http://www.xxzywj.com/m/
有清一代,谈及遭遇过流放新疆命运的历史名人,大学者纪晓岚往往首当其冲,知名度最高。这不仅由于纪晓岚本人的民间传说和通俗演绎异常丰富,更多是因为他留下了一批关于清代乾隆年间西域风貌的传世文献,可供后人披览探赜。在大部分传统汉族士大夫看来,新疆本是“开辟绝徼,龙沙葱雪,古来声教不及”(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卷首言)之地,因而历来文化人对其风土人情的记录都显得弥足珍贵。但长期以来,当代新疆文史资料的整理又过于依赖历史名人的记载,尤其对文献缺乏精审考辨,有时不免将传说与历史混为一谈,导致以讹传讹。年,北京大学段晴教授主持的社会公益类项目“新疆地区民间文化的调查与传扬”得到唐仲英基金会的支持,其中有一个子项目“重走纪晓岚新疆之路”,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民俗学教授陈泳超。陈泳超及其团队在年8月5日—19日赴新疆进行田野调查,对所到之处的民间传说、风俗地理等事项进行了搜集、记录和辨析,尤其注意比照纪晓岚留下的新疆文献,澄清了不少饶有趣味的问题。乌鲁木齐人民公园和水磨沟公园里的纪晓岚塑像纪晓岚的新疆文献清朝统治新疆后,为保证驻*的粮食供应,在新疆大兴屯田,开垦土地。伊犁和乌鲁木齐两地因为是将*和都统所在地,*队集中、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成为全疆屯田的重点。除了*屯和民屯外,内地各省大批重罪犯人也都会被发配至此,种地服役。乾隆三十三年(),翰林学士纪晓岚的姻亲、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由于亏空案发获罪。纪晓岚向卢见曾泄露了他即将被抄家的机密,而被革职发配乌鲁木齐,成为新疆遣犯中的一员,两年后才释还京城。《乌鲁木齐杂诗》即作于纪晓岚“恩命赐环”的途中,首诗全部为追忆往事而成,勾勒出当时西域的风土人情,历来被视为重要史料。譬如,“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这首诗就描绘出当时乌鲁木齐地表水十分丰富,居民可以随时取用,且由于水位高,市民穿井打水十分方便的生活场景。《乌鲁木齐杂诗注》除《乌鲁木齐杂诗》外,纪晓岚涉及新疆的记录还有他晚年写就的更为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5种笔记汇编而成,其中有近90则是关于新疆的记载。对于此书,纪晓岚本人曾写诗自嘲:“平生心力坐销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似东坡。”尽管《阅微草堂笔记》一向被视为志怪之作,但纪晓岚所记的那些乡野奇谭应皆有所本,故而为《阅微草堂笔记》写序的郑开禧才会评价道:“虽小说,犹正史也。”《阅微草堂笔记》面对纪晓岚留下的这些新疆文献,陈泳超在《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中西书局,年4月)一书中自述,虽然号称“重走纪晓岚新疆之路”,但根据纪晓岚的记述,根本无法梳理出一条实际的路线,因而他更愿意把这次调查叫做“寻找纪晓岚的新疆足迹”。“但我们的目的又不在纪晓岚本身,只是依据他的记录来调查回访,重点还在被记录的各种民俗事项,因实定名,最后我将本书副标题定为‘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由此可以明确,民俗文化是作者此行调查的重点,而纪晓岚和他留下的文献只是作为行走的线索。根据学者杨镰推断,纪晓岚当年的返程路线应该大致是一条“S”形路线:由乌鲁木齐经达坂城、白杨河、吐鲁番、辟展(即今鄯善县县治),插到巴里坤,再沿天山北麓到松树塘,翻阅阔石图岭抵达哈密。(《乌鲁木齐四季》)而陈泳超团队出于现实调查的便利,选择的是一条以乌鲁木齐作为起点和终点的环形路线,相当于把以博格达为主峰的东天山绕了一圈。民俗与物产“我们此次回访的目的,主要不在严密的学术研究(自忖还不配),而在于调查民俗存在的实际样貌和社会‘舆情’,所以,我们的采访对象很少是专业学者,除了随机抽样的部分民众外,主要来自于新疆各地的文化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方志办、博物馆等机构,因为他们更能代表社会公共知识的基本情况。”《声教所及》开宗明义,告知读者此行调查的目的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因此整本书的体例也就不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逻辑结构严密,行文风格也相对散漫。民间文本考证加上田野实录,读来使人轻松愉悦,尤其对于曾经到过那些地方的读者而言,无疑更是一次增广见闻的纸上旅行。例如,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中记载过乌鲁木齐城内外的多处庙宇以及官方开办的书院,陈泳超对这些内容只是一笔带过,因为它们并非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shopping28.com/afhgx/705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