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南闯北的社长行业研习收录于话题#生命故事11#商贸4
社长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人希望能够买到真正好的水果,即使贵一点也愿意。另一方面,有些果农觉得自己种得很好的水果,却卖不出好价钱。在供应端和需求端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不适配问题。如果有人花大价钱尝试帮中高端消费者挑选出好吃的水果,在消费端和供应端之间进行对接,他有可能成功吗?按理说,这个中高端消费市场并不小,而且现在的信息技术和物流体系也日益完善,这些专注于“对接”的生意应该符合市场规律,赚得不亦乐乎才是。然而,现实很无情,这些“对接”生意常常陷于困境之中乃至于游走在破产的边缘。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努力和命运的问题,而是农产品市场的系统性问题。
1为了创业,一个远离妻儿,一个抛弃高薪
如果不是好友阿雄的力劝,阿恒估计还在长沙当他的汽车设计工程师。现在他和阿雄在遥远的广西创业卖水果,和老婆小孩分居两地。如果现在让阿恒重新选择,他也许很难像两年前那样为梦想而勇闯天涯了吧。
作为90后的男生,阿恒选择机械设计作为自己大学的专业。年从长沙的大学毕业之后,阿恒就加入了当地的一家汽车设计公司,成为一名汽车设计工程师。公司的老板是湖南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带着手下的团队,专门给国内的自主汽车品牌做设计。这份工作持续了6年。就在即将被提拔重用的关头,阿恒下定决心出走。
阿雄是阿恒的老乡,也是高中同学。他在武汉完成了大学学业,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年毕业之后,阿雄来到深圳上班,就像很多其他计算机专业的男孩一样。安稳这个词很少出现在阿雄的人生字典中,工作不久,他很快就换了两家公司。然后凭借自己过硬的计算机技能,他又跳槽到第三家公司,金山*霸。没过几年,他又离职到腾讯,从事QQ的软件开发。作为中国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城市,阿雄在深圳的工作可谓如鱼得水,年薪很快超过了40万。但是骨子里那种不安分的基因,让阿雄很难在这种的程序猿日常中获得持续的兴奋感。该把心中的创业梦想付诸实践了。
除了不安于现状,阿雄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好吃,尤其喜欢去对比研究各种好吃的东西,然后评出个三六九等。每次旅游或者到什么地方出差,他都要探索一下当地好吃的食物。就算在深圳上班,他也会把各种看起来不错的东西买回来尝一下,有时候就是为了看看到底哪种品牌好吃一点。
从到深圳工作开始,阿雄每年春节回来都会从家里带些土特产分给同事吃,颇受欢迎。很多同事就问能不能托他买一些。于是从年开始,阿雄就开始兼职做酱板鸭的生意,春节带几只,有需求的再寄个几十只过来。
在吃的选项里面,水果永远是排在阿雄心目中的首位。还有什么能比吃到好吃的水果更让人有幸福感呢!但是自从到了深圳,阿雄感到难过的就是身边能买到的水果都不好吃,跟老家的味道差别太远。你嚼一嚼那些看起来光鲜的水果,却总是感觉缺了点水果味。也许是舌头的味蕾特别敏感,阿雄很容易区分出同种类水果的不同味道。可能是因为我吃过真正好吃的水果吧,阿雄有点无奈地笑着。
直到吃了阿雄带来的水果,阿雄的同事们才意识到原来水果的口感真的是有区别的。阿雄挑选的一些苹果、梨子,总能让同事们感到惊艳。这背后,他着实下了苦功夫。为了找到好吃的苹果,阿雄从网上把各种能找到的苹果都买来吃了一遍,筛选出那些口感好价格又不太贵的品种。拿给他身边那些资产上百万的同事品尝,他们都表示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苹果。
把好吃的水果卖给有钱人,这难道不就是个巨大的商机吗?从此,这个意念就深深埋在阿雄的心底。年的时候,阿雄就想做一下水果的生意,但是害怕水果在寄送过程中摔坏了,因此没有出手,只是卖点酱板鸭。
到年,越来越多的水果可以通过快递稳妥寄送了,基本上不会摔坏。阿雄就开始试着就先发几箱水果,反正坏了也就几十块钱,损失也不大。水果是从他老婆家进货,也就是桂林。在桂林,果子都很便宜,当时果子在桂林老家就两三块钱一斤,但是在深圳那边要七八块钱一斤。最主要的还不仅仅是便宜,而且要好吃的多。那个时候阿雄的工作还很忙,只能抽空尝一下水果,觉得好吃了就让老婆拿去卖。她那个时候也有工作,只是不需要加班,因此可以负责接单发货这些具体工作。阿雄除了试吃,还要负责做一些宣传工作。当时腾讯有内部的网站,那里边有很多生活信息,包括租房卖房交友什么的,或者卖老家特产,什么东西都有,阿雄就在里面发布水果信息。
在腾讯工作了3年,因为薪资较高,阿雄攒了一笔钱,还在老婆老家桂林买了一套自建房。小娃年出生,老婆辞职带娃。时间到了年初,天生喜欢挑战的阿雄觉得放手一搏的时刻到了。他没有跟父母商量,很快就把腾讯的工作给辞了。父母知道之后,虽然各种念叨和抱怨,但是也无可奈何。他们的儿子一贯行事如此。阿雄的 份工作每月工资只有多块钱,父母也觉得不要换工作,结果也是换了工作才通知他们。第二份工作有块钱一个月,父母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甚至给都他规划好了,要他在广东那边买房安定下来。辞去第二份工作的时候,阿雄也没告诉父母,都是做完才告诉他们。老婆呢,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她是女的,也不想折腾,已经过得还可以了,没想赚更多钱或者搞更多的挑战。阿雄拨弄着手机,缓缓说道。
辞职之后,阿雄在深圳做了一段时间的水果生意。后来考虑到桂林这边是很多水果的原产地,而且也想着自己亲自在原产地发货,刚好他在桂林又买了房子,干脆就直接回到桂林。从成本来说,至少可以省去在深圳租房的费用。
跟阿雄的生命节奏差不多,阿恒是年结婚,第二年生娃。其实早在年的时候,阿雄就觉得做 一点的外卖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并且力劝阿恒出来做。不过,那个时候阿恒的工作刚有起色,并不想出来冒险。后来阿雄就找了他在外地的表弟来做外卖,生意似乎还不错。其实一直以来,阿恒都跟阿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有一天,阿恒接到电话,阿雄告诉他自己已经从腾讯辞职,盛情邀请阿恒也出来一起创业。
对于阿雄的辞职,阿恒并不意外,但是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刻,他心里还是被震了一下。是不是我也要破釜沉舟,趁着年轻出来搏一把?从阿雄的描述来看,做中高端人群的水果生意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个很好商机。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婆算是比较支持的。她自己也在工作,鼓励阿恒可以去试一下。那个时候,阿恒的年薪也有10万,虽然没有阿雄高,但是在长沙也算不错了。而且,单位领导对他是很器重的,每年都给加工资。
在辞职之前,阿恒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虽然是好友,但是阿恒跟阿雄的个性很不一样,他对于冒险和突破常规并没有太多的痴迷。老婆以前在深圳上班,阿恒好不容易才把她弄到长沙,就想着一直固定在长沙安稳过一辈子算了。也许是被阿雄的壮志感染了,也许是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了6年也想换个环境,也许是人到30岁如果不放手博一次可能就没机会了,阿恒犹豫了一阵子之后还是觉得自己人生应该去闯一下。
年底辞职之后,阿恒直接到了桂林。老婆孩子留在长沙,从此过上两地分居的日子,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对于阿恒来说,这大概也是创业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另外一个挑战是如何跟父母隐瞒这个不能说的秘密。辞职创业这个事情,阿恒到现在还没有告诉父母。他想着做出一点成绩了之后再去告诉他们,因为不想让他们担心。父母是很传统的人,特别是阿恒的母亲是个老师,她对于阿恒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件事情上面有很大的执念。老人觉得他之前的工作,已经很稳定了,而且也在长沙买了房,自然不希望阿恒再去折腾这些创业的事情。
就这样,两个好朋友怀着满怀希望,奔赴桂林做起了水果生意。他们给自己的公司起名“省心果园”,就是希望能够让中高端人群省心,打开这个商机无限的水果消费市场。
2大自然的不确定性
两个朋友在桂林会师后,他们决定开发一下桂林本地的水果,从产地直发,效益应该会更好。在那段时间,他们总共在桂林选了有6种产品直发,包括脆柿、金桔等。他们首先需要去果园寻找靠谱的果农,对比每一个果场,比较每一个果子的味道差异。水果这个东西,受地理环境天气这些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你比如说,山上的果子,它肯定是要比田里的果子要好吃;向阳面的肯定是要比阴面的好吃。所以,他们需要自己亲自去果园里面找好的果子。
虽然选是选了6个直发产品,但是后来发现有些产品并不适合做,有些产品的品质非常不稳定。比如说脆柿,好的情况下它是没有涩味的,而且是又脆又甜。但是阿雄他们发现,很多果农他家里的脆柿要么就是甜度很不稳定,要么就是它有涩味,你需要通过一个一个试才能确定。你一个个试,那还做个毛生意。当然,也是有工艺手段可以处理,比如用 化碳去除涩味。但是不同果农的手艺有些不一样,可能有些果农处理的好,就没有涩味,有些果农就处理的一般,甚至于后期的时候,他还处理出酒味了。可见,这种果子的品质非常不稳定,他们也就发了三次货,而中间找果子却去了有10多天。
有没有品质很稳定的果子呢?阿雄他们发现,其实果子的品质并没有 稳定一说,只能说是相对稳定。你比如说桂林本地有一种橘子,帝王橘,就是那种外皮是纯绿色的,但是吃起来是不酸的。它的品质就比较稳定,但是这种水果比较小众,主要在本地流行,在外地市场可能也就是像湖南长沙这种市场、超市里面会有,再远一点的话就基本看不到了。而且因为它是绿色的,不好卖,大家都喜欢买那种红色好看的橘子。毕竟绿色的表皮给人的一种感觉,就像是没熟,就觉得酸。
水果,就像其他农作物一样,你很难像制作工业品那样有效保障它的品质均衡。大自然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不确定性,阳光雨露、土壤地形都会影响果子的品质。
3为什么农民不愿意投入更多以提高水果的品质?
大自然用它的不确定性来调控水果的品质,而农户的用心程度则会稀释或放大这种不确定性的作用。省心果园的合伙人,主要工作就是寻找靠谱的果农,从而实现对水果品质的控制。
早期的时候,因为对水果品质不满而投诉的情形满意避免。比如客户可能说水果不好吃,阿雄他们就会赔一箱给客户,或者是说其他的一些品质问题,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售后给他。以前他们卖释迦果,因为果农品控不稳定,客户收到释迦果,要不就是不熟,或者是放了很久不熟或者是不甜,有一次他们赔了多块钱。这跟品控的投入是有关系的。以前阿雄他们跟其他的微商一样,也就试吃一次,然后就以为味道是一样的,不用再试了。结果客户反馈之后他们才发现,果子的味道就算同一品种,他这一周和下一周,这个月和下个月会不一样。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阿雄他们就会加强对果子的品控,至少在早期、中期、晚期试吃三次,监控果农的品质有没有变。从品控成本来说,现在基本是固定的,不管省心果园的销售额是40万还是万,品控成本基本维持在块钱一个月。
为了在全国找到 吃的果子,阿雄他们一方面是从网上去搜果子的信息,另外一个方法是问熟人有没有吃过好吃的果子,问了之后再买回来试吃比对。网上很多信息都是假的,每个果农都说他自己老家的好吃,你看多了之后也是搞不懂。你只能参考几十篇几百篇的网络回答,看一下哪些品种,或者哪些产地知名度最广的。比如说苹果,阿雄他们试了有20多个品种,有30多个产地,然后每个产地还会找好几种价位的买来试吃。一般来说,一个产地的一个产品会买三个价位的回来对比。这样,光苹果试吃就要买多箱。算均价40块钱一箱,就这一个水果品质就要花掉多块钱。试吃榴莲就更贵了,一个就要多多,光买榴莲是差不多就将近六七千块钱。平均来说,每一种水果试吃成本差不多是到1万块。
之前没什么经验,只要果农说它好吃阿雄他们就会买回来。买多了,后面就有了经验,能通过一些手段搞清楚哪些是虚假广告。你被骗多了,自然就知道哪些是骗的,就不会说买多箱苹果买回来吃了。阿雄苦笑地摇摇头。
为了确保口感的一致性,阿雄经常把水果寄给以前的同事试吃。他的同事基本上每天都有免费的水果吃,这些同事来自五湖四海,有东北的,有广东的,有新疆的,全国各地都有。吃完之后,阿雄就会收集他们的综合意见。每次至少有10个人试吃,有时候会更多,通过这些人的反馈,阿雄就会得到一个好吃的标准。比如说有的品种能有80%的人喜欢吃,有的只有20%的人喜欢吃。统计之后,阿雄会判断一下,什么样的水果品种 ,不受欢迎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就能大致掌握群众的喜好了,就知道该往哪些方向去走,以什么味道为标准。
最终,市场上能买到的买不到的都试过了之后,阿雄他们总共确定了多个水果品种。涉及的产地几乎遍布各个省份(除了西藏和青海),比如新疆的哈密瓜和葡萄,云南的人参果和菠萝,广西的芒果,海南的凤梨,有时也会做一些进口的车厘子、榴莲,等等。当然,这个名单还要不断优化,因为有些果农他种植技术不稳定,还有一些果农越做越差,这样的话就要每年都更新果农。有些产地会亲自跑去看一下,当然大部分还是从网上去联系的。一开始还是通过熟人来入门,你要进入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