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田间地头过大年

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新春伊始,这些勤劳的牛城牛人已“上紧发条”,迅速忙春,田间地头呈现出赶早、抓早、拼早的新春新景,到处是一幅幅人勤春早的忙春图。走,一起听听他们的创富故事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菜农“老张”地头过幸福年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五,立春刚过,南和区三思镇不少农民已经开始忙农活了。

“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了半天,其余时间都要在菜棚里忙活。”菜农张立坡的蔬菜大棚里,一垄垄菠菜绿油油的,他正在给菠菜通风。

张立坡原来在外地做植物油生意,虽能赚些钱,但他总想为家乡做些事。年5月,他回到家乡筹划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专门请人做了设计,高标准建了两个蔬菜大棚,一共种了四茬蔬菜。由于管理到位,上市时机把控的好,蔬菜病虫害少,产量高,而且几乎每一茬蔬菜都是赶在市场行情 的时候出棚,这次实验获得了极大成功,让张立坡更加觉得农业这条路有奔头。

年,张立波挨门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又成功流转土地多亩扩建蔬菜大棚。他说:“我们育苗的高峰期用工量可以高达余人,而且很多人是把土地流转给我的村民,他们不光有了租金收入,也有了佣金收入。”

看着满棚长势喜人的蔬菜,张立坡信心满满:“新一年,我要扩大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从地头到市场的无缝衔接,‘种’出品牌,‘种’出新的致富路。”

陈计生的“莓”好时光

红果绿叶满棚香,新春佳节引客来。春节期间,不少人走进绿意盎然的草莓大棚,与亲朋好友一起体验采摘的田园乐趣,体验别样年味。瞧,任泽区天口镇的骏聚农业果蔬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负责人陈计生正忙着招呼一波又一波前来采摘的游客。

“假期不歇,大棚照常开门迎客,今年我继续在田间地头过大年。”闲暇之余,52岁的陈计生跟记者聊起他的“莓”好时光。

游客正在采摘圣女果

“我们最初定位是发展种植错季蔬菜,主要种植*瓜和西红柿。”陈计生说,要想追求更高效益,就要提高果蔬品种定位。为此,这几年他一直都根据市场行情调整基地的果蔬品种。如今,基地已将品种拓宽至草莓、圣女果、西瓜、甜瓜、哈密瓜等5种。

“现在人们吃的一是安全,二是口感,所以我们坚持无公害种植标准。”陈计生说,这棚里的东西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保证“绿色”。

任泽区一蔬基地内,游客正在采摘草莓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今基地已发展种植30个温室,总收益达70万元。陈计生一边享受着温室里的“莓”好生活,一边谋划着未来的发展规划,接下来,他打算再扩建6个现代化全自动拱棚,向育苗、种植、管护、销售一条龙式发展。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菇农”石爱喜的“忙碌年”

2月3日,农历大年初三,年味尚浓,但信都区城计头乡绿桐农业科技公司香菇大棚里,公司经理石爱喜一大早就开始忙着采摘香菇。

“香菇这东西不比别的产品,迟一天早一天没有啥,你每天不采就影响整个菌菇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产量质量。”石爱喜说。

石爱喜是个“80后”,退役回村后,经营一家长石加工厂。年,他认识到农业前景广阔,果断停办工厂,流转20亩土地。走访调查、请教专家、参加培训,搞清楚了选种、搭棚、整地、通风等每个环节后,石爱喜建起了现代化大棚,开始了他的从“菌”之路。

几年来,他不断摸索学习,逐步掌握了香菇、栗蘑、木耳生产技术,公司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沿国道G(原来的邢左路)西行40公里,就会看到路边一排排的大棚很是气派。石爱喜领记者一边观看大棚厂区,一边介绍生产情况。

“现在空着的大棚准备种栗蘑,春季可配制菌种,夏季进入收获期,在市场上它每斤卖到十几块。前面的都是香菇棚,5月份就结束了。外边的几个大棚是今年刚引进的羊肚菌,看来也不错,马上进入收获期。我们每年的食用菌产值多万呢!”石爱喜说,尽管春节刚过,但这几天,来拉货的客户也不间断。

谈及新一年的计划,石爱喜说,在种好羊肚菌的同时,还要逐步扩充食用菌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发展食用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让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棚室经济让她搭上“致富快车”

2月4日,室外冷风萧瑟,隆尧县乡观村的蔬菜大棚里,却依旧温暖如春,满棚的绿色孕育着冬季的希望。村民王晓静一大早就来到大棚,将成熟的菠菜、蒜苗、香菜等收割、打捆、装车,准备将菜销往外地市场。

隆尧县某村菜农们正在收割、捆绑茴香

王晓静说,年前,她一直种着自家6亩农田,年收入元,没有额外收入。自乡观村发展设施农业以来,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积极联系村委会,投身大棚种植。

“起初,我承包了两个大棚,依靠北方农业园区,种植哈密瓜,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王晓静说,她一边种植,一边学习技术,对大棚作物的温度调节、施肥节点、浇灌水量等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

年,王晓静开始扩大大棚种植面积,目前她承包大棚20个,占地60余亩。她说:“每年春秋两季种植哈密瓜,纯收入达到每亩元,每一茬收入至少10万元。而且秋季后,我继续发挥大棚价值,利用冬季前的空闲,种植一季菠菜、芹菜、油麦、香菜、蒜苗、白菜等蔬菜作物,这样一来,每亩收入又增加0元。”

随着承包大棚越来越多,王晓静为乡观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她雇佣村内妇女60余人,在她的指导下进行栽苗、打叉、缠腕、打顶、授粉等工作。她说,新一年,要继续大力发展棚室经济,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shopping28.com/afhhy/530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