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布利多可以光明正大地击败格林德沃,但整体感觉,他仿佛对汤姆里德尔却呈现出一种讳莫如深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呢?
一九四五年,天文塔,玄月高挂!
邓布利多负着手,站在悬窗玻璃前,若有所思。
格林德沃,内心一阵复杂。
一九九八年,天文塔,玄月高挂!
邓布利多负着手,站在悬窗玻璃下,开始思考另外一件事儿。
他站了很久。
突然,他略带紧张的身体松弛下来了,
是了,格林德沃和汤姆里德尔全然的不同。
你可以采用公开的方式击败格林德沃,然而,对汤姆里德尔,你应该采用更加幽暗,更加隐蔽的方式。
至此,邓布利多在天文塔思考得出的结论,成为了他对付伏地魔的主旨,总线路,至高的导向。
一、所以邓布利多没有大张旗鼓地组建军队,而是D.A.—小团体组织的凤凰社。
他采用这种组织方式在实践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梳理下哈利波特系列的大小战争。
哈利波特系列的战争,哈利一方的人数基本上都不会突破20+。就是核心小团体作为战斗的主力,并且取得了傲人的战果。
哈1魔法石之战:战争人数4个,哈利三人组和奇洛,最后的决战时哈利与被伏地魔附身的单挑。
哈2密室之战:战争人数4个半还有一个分院帽,一只动物,凤凰。(哈利,罗恩,罗哈特以及汤姆里德尔的日记魂片(算半个)),最后决战,哈利对阵伏地魔的记忆魂片。
哈3鹰嘴马身有翼兽之战:战争人数9+n(哈利罗恩赫敏,卢平小天狼星,斯内普,小矮星,鹰嘴兽以及摄魂怪),假设摄魂怪的数量为n。最后决战,哈利对阵n个摄魂怪(赫敏在一旁陪伴)。
哈4火焰杯墓地之战,战争人数主要为4个(伏地魔,卢修斯,小矮星,塞德里克,哈利波特(按照电影列举)),最后决战哈利和三个主要亡魂对阵伏地魔。
哈5神秘司之战,战争人数19个。(哈利,罗恩,赫敏,金妮,卢娜,纳威,小天狼星以及食死徒12个。)(欢迎严谨的哈密瓜补充),最后决战,D·A·与食死徒的第一次群战。
哈6陋屋之战,战争人数大于4+。贝拉,吸血鬼,哈利,金妮,食死徒若干。
哈7大决战,连霍格沃茨的巨石都参战了(斯莱特林没有参战),参战人数+。最后决战,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单挑,阿瓦达vs除你的武器。
二、所以邓布利多极其注重机密信息的保密工作,尽量使信息控制在3个人以内。
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1)队伍成员之间纽带联系强,便于灵活控制,作战信息保密性强,不容易泄露机密,不存在太多的信息传递与程序上的时间延误。
2)更加容易把控战争的时机,从而争夺最有利的战争窗口期。
3)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伏地魔的“死敌”-哈利波特身上,让哈利与伏地魔一对一单挑,更加有利于哈利(我感觉任何食死徒都能杀掉哈利,除了伏地魔),也降低了人员伤亡。
4)容易发挥小团体游击战的特点,游动攻击,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相反,如果大张旗鼓,光明正大地组建大规模军队,可以想象队伍会很容易失控。
1)组织斯莱特林估计就要花费半年还要多,然后很容易遭到水逆,出现叛将,导致重要信息泄露。
2)需要协调不同的人的矛盾,动不动给你还要花时间PUA来动员所有人的积极性。然后战斗的黄金期也很容易失去。3)面对复杂的情况变动,你很难及时机动地做出反应。
甚至,很容易让伏地魔利用小团体,采用幽暗,隐蔽的方式导致正义大军功亏一篑。
哈4火焰杯,最经典的伏地魔胜利之战。只需要一个冒险而周密的计划,一个聪慧狡黠的食死徒,一个门钥匙,汤姆里德尔就把阴谋埋在了火焰杯里,把哈利的血注入他的身体里,完成了从飘忽灵魂到实体的目的。
所以,邓布利多和哈利波特在不断地和伏地魔战斗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这种“讳莫如深”的方式。
倒是后期,获得肉身实体的伏地魔,或是因为自大,或是因为骄傲,忘却了这种方式。
哈利最终承接了邓布利多的这种路线,采用机动的而非计划的小团体展开战斗:
我们停留越久,他就越强大。计划,赫敏,哪次真正的按照我们的计划发生了。而作为对比,后期的伏地魔越来越迷信队伍规模与周密计划,导致生吞败果。
我太大意了,所以被运气和偶然因素挫败,只有最周密的计划才不会被这些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