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网新闻报道:上海万斤西瓜滞销。
在网络上流传的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民站在瓜地面前,哭诉今年因为疫情,快递出不去,瓜农进不来,不少的西瓜都快要熟透,烂在地里了,农民一脸焦急。
视频中还说明:“上海浦东新区多名瓜农本地种植的亩“南汇西瓜”卖不出去
对于此,上观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核实,核实发现上海浦东瓜农滞销的西瓜只有9万斤,并不是网上所传的万斤西瓜滞销,滞销的也大多是“尾藤瓜”。
不过,从视频评论区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上海疫情发生的负面消息对上海的影响。
有人说为什么不卖给上海人,上海那么多人,内销也可以啊;也有人说便宜不卖,然后又说卖不出去。
但是整体都是吐槽上海西瓜贵的,有人说买了一个西瓜元,吃不起,也有人说一斤西瓜卖我们十几块钱的时候怎么不说;也有人说就是这个价。
我就想默默地问一句:西瓜难道是浦东特有的吗?是什么西瓜品种?怎么会这么贵?
西瓜
西瓜,起源于非洲,原本是野生植物,后来经过人们的人工培育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吃的西瓜。
在四五世纪的时候,从西域传入中国,后来就被称之为“西瓜”。
最开始,大多都是本地西瓜供应本地人,后来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业专家就开始对西瓜进行品种改良。
在实验中农业专家发现这种品种对生长的土质有一定的要求,土质好,昼夜温差越大,日照时间越充足,西瓜就会越甜,而上海浦东南汇的土地刚好符合这些要求,“品种”的西瓜就选取在这里种植。
后来慢慢发展,“品种”的西瓜也成为了上海浦东汇东的特产。
是什么?
“”中的“84”是指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的专家吴明珠教授发明了这种西瓜,为了纪念这一年就把其命名为西瓜品种中的“84”。
关于“24”有两种说法:
种说法是年2月4日所栽培的西瓜,把这个栽培的西瓜品种以日期和年份命名就是“”西瓜。
第二种说法在年,吴明珠教授当时为了培育出很好吃的西瓜,做了很多次培育优质西瓜种子的实验,终于在地24次实验中找到了优质种子。最终与年份结合,就将这个西瓜品种命名为“西瓜”
这是“”的由来。
什么品种?
品种的西瓜底色是浅绿色,条纹并不是很深,瓜瓤属于粉红色,瓜子是墨黑色,属于早熟品种的西瓜,一般开花到成熟的时间在28-45天左右。
吃起来的口感属于沙仁口感,中心的含糖度为13-15度。也因此这个品种的西瓜被认为是“西瓜 ”。
因为是西瓜 ,在市面上十分受欢迎,市面上价格都很高,不过一般都在2-8元一斤,这也是在所有西瓜中,品种比较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写在 :
有网友反映道:往年没有疫情的时候,上海郊区 的也得2块钱。即使是受疫情影响,从2块钱变成十块钱一斤,甚至十几块钱一斤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过于夸张。
不是不心疼他们的付出,是因为市场总是有自己的规律,高于市场的价格,消费者买账的可能就很小,而且西瓜并不是必需品,有很多品种都可以替代,也并非只有这一种。
如果到瓜农手里收西瓜,收6块钱一斤,到消费者的手里就得十几块钱一斤。假如卖水果的卖不出去,消费者不购买,那么瓜农手里的西瓜就会滞销。
不管是怎么样,还是希望瓜农的西瓜可以卖出去。顺便也提醒大家,有时候网上传的会把数字夸大,还是要保持理智,比如这次的9万斤西瓜,硬生生变成了万斤。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我是林一木,下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