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悠长的五千年历史。从封建社会的古代,到人人平等的现代,这期间时代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趣事。例如,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食用水果,现如今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这种水果的源于清朝,皇帝康熙曾因为口误叫错名字,以至于现如今的我们依然读错。
附属国的条件
康熙在位期间,对清朝的贡献是巨大的。例如:平定三藩之乱、再例如剥削蒙古签订平等条约等等。言归正传,在封建社会古代,一些国家经常会因为利益纠纷大动干戈,最终他们都会发动战争,胜利的一方通常会向失败的一方索取资源,强大的清朝也不例外。
当时清朝周边的一些小国,为寻求庇佑,通常会选择归顺于清朝,成为清朝的附属国。众所周知,这个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某件东西就注定要失去某些东西。简单点说,他国若想依附清朝,就必须得拿出自己国家的奇珍异宝,或者是当地盛产的物资。
当时的哈密地广人稀,生产力不足的同时,科技也落后其他国家一大截。起初的他们,确实拿不出什么昂贵的东西,当作贡品献给康熙。后来,哈密地区的人们发现,他们有其他国家未曾出现的水果。在他人的授意之下,这些水果便成了哈密的贡品。
这批水果首次进宫,便受到了皇室人民的欢迎。皇室人民出身贵族,对于稀罕物抱有好奇之心。待他们品尝过后,发现味道甘甜甚是喜欢,皇室中人表示对贡品很满意。后来,哈密的人便定时定量的供奉水果。
哈密与清朝初相识
后来,蒙古战乱四起,康熙便主动带领清兵三次讨伐蒙古准噶尔部落首领噶尔丹。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在乌兰木通一役后战败假意投降。噶尔丹花费四年时间,招兵买马重振旗鼓,拉拢周边的小国,肆意报复清朝。噶尔丹举兵谋反后,这让康熙勃然大怒。但好在康熙头脑冷静,提早作出了应对之策。
康熙三十五年,清兵兵分三路向噶尔丹所在地行进,堵住噶尔丹的去路,另外人马分别向西方和沙漠前进,康熙采用夹击战术包围噶尔丹。康熙的努力没有白费,清兵 生擒噶尔丹,噶尔丹也因此心服口服,每日郁郁寡欢,惶惶恐恐地度日。
噶尔丹为王时,并未干下什么好事,他对周边的小国实施打压,小国百姓也因此深受其苦。噶尔丹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他武功高强,吐鲁番哈密国的人,没有能力反击他,只能选择任其摆布。哈密后来因为小错惹怒噶尔丹,噶尔丹便派人攻打哈密。
当地的百姓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宰割。哈密人额贝都拉,不忍心看到百姓深受其苦,他也受够了噶尔丹对他们非打即骂的态度,心中积怨已久的他,便想对外寻求清朝的帮助。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清朝的皇帝康熙后,康熙听后提出哈密必须效忠于清朝的命令。
额贝都拉听后表示同意,有了清朝的助力,额贝都拉不再畏惧噶尔丹。噶尔丹和康熙的战争结束后,哈密也因祸得福成了清朝的附属国。额贝都拉为表达感谢,就将心爱的马匹忍痛割爱送给康熙。康熙知晓后,就封他为札萨克一等达尔汗,后世的人们称他为 代哈密王。
此举也让二人成了知己好友,康熙也从清朝派遣官员,协助哈密提高当地的经济。后来,康熙派人清点哈密人口时,哈密对清朝官员进行了热情的款待。紧接着,清朝官员就与哈密王说清贡品一事,额贝都拉将其带到国王的宝库清朝官员自己选择。
清朝大臣看后,认为金银财宝过于俗气,并且这些清朝也有。清朝大臣便询问,是否还有一些别的。额贝都拉有些为难,哈密国不算富庶之地,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清朝大臣参观的时候,偶然注意到角落里的水果。
鄯善瓜的保存方式
清朝大臣后发现,此类瓜果实属罕见,他发现这种瓜的瓜皮纹理呈现凸出的状态。清朝大臣对此表示好奇,额贝都拉见状为其解释,这种瓜果是鄯善瓜,额贝都拉边说边让其品尝。清朝大臣吃过后,认为味道极好。
清朝大臣便示意额贝都拉将鄯善瓜当成贡品,献给清朝皇室。额贝都拉知晓后,便开始筹备此事。贡品的问题好不容易解决,瓜果保存这里又出现难题。额贝都拉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出保鲜的方法。这个方法便是在其未成熟的时候摘下,途中精心培养,等到北京时,鄯善瓜也变成熟了。
被叫错的鄯善瓜
额贝都拉亲自护送鄯善瓜到京城,康熙品尝后便说,这哈密瓜味道极好,乃是瓜中 ,还望以后每年都能吃到。清朝大臣听后本想上前解释此瓜为鄯善瓜,额贝都拉发现后,连忙拦住大臣,眼神示意他停下脚步。
额贝都拉连忙说到,皇帝若是喜欢,从今往后我便年年供奉。康熙便向额贝都拉寻求栽种的办法,额贝都拉回应道,哈密瓜生长环境极其考究,哈密瓜种植地的土壤尤为重要,其次就是光照的方式,还有浇灌得水质。
额贝都拉还说,清朝的土壤不适合哈密瓜生存,唯有哈密的水土能种出如此好吃的哈密瓜。康熙皇帝见多识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康熙思虑后便只能作罢。自那之后,哈密瓜便成了哈密的贡品。由于贡品数量有限,进贡到皇宫后,便只能有皇室成员食用。
但其实,鄯善瓜在清朝之前便有记载。汉朝时期,便已有这种瓜,只是汉朝人的叫法不一样,汉朝人的叫法为穹窿。据汉朝历史记载,这种瓜出现在敦煌一带。而历史上的敦煌安西,有着瓜洲之称。历史学家研究哈密后,就曾发现哈密曾是敦煌的一部分。
哈密当初也想把此瓜,移植到其他地方以此盈利,但当他们种植后发现,瓜并不甜并且若是食用的话则是难以下咽。敦煌人不是傻子,他们明白这种瓜是万万不可用来进贡的,所以敦煌人才会想出李代桃僵的办法。
北宋时期的敦煌,他们将从哈密运来的瓜,命名为敦煌甜瓜,供奉给当时的皇帝。哈密瓜历史悠久,再往前追溯时,历史学家便发现它最初的名字为甜瓜,并非敦煌甜瓜,哈密瓜曾因瓜甜这一个特点而得名。只是此瓜的知名度,并不高所以才会被人误解为此瓜是敦煌生产的。
但其实进贡给康熙的就是这种甜瓜,只因当时的清朝官员,并未多做调查了解,所以这个瓜也便有了新的名字。当时的皇帝康熙,并不知情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便以为此瓜是哈密本地的特产,也便以为此瓜为哈密瓜。
我国的学者发现后,曾多次在各种杂志上,向大众结是。但是大众对于这种说法,并未表示认同。多数读者认为哈密瓜叫鄯善瓜也不准确。鄯善与哈密之间关系比较尴尬,两地之间交流不多。直至很多年后,哈密将公主家到鄯善后,两地才有了往来。
为此,很多好奇心爆棚的读者,还研究了大量国内外名著。某位网友发现瑞典科学家曾在马仲英逃亡记中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伊犁的马儿,还有库车的姑娘美如花。还有新疆作家王梅楠曾在新疆小正种写道,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民国作家吴邵磷,也曾发表文章称赞哈密瓜。
由此可见,世界各地人民对哈密瓜的喜爱。哈密瓜原为甜瓜,在此之前它并不为大众所知。康熙为其赐名后,它才渐渐的被外界人所知,并且人们将哈密瓜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言归正传,其实 次供给康熙的哈密瓜,并非是 的。
只是当时额贝都拉准备仓促,哈密瓜的种植季节早已过去,额贝都拉便只能从已有的瓜中,选出上好的瓜送给康熙。额贝都拉没想到康熙会如此喜爱于他,额贝都拉为维持两国之间的关系,便对种植哈密瓜一事尤为重视。
额贝都拉为此特地找来一片土地种植并研究哈密瓜。在他的努力下,哈密瓜的口感也有了质的提升。额贝都拉还亲自下场,督促工人采摘装箱运送至京城。额贝都拉每次,都会算好时间,在元旦之前送到皇宫。为此他还组建了一只上百人的队伍,专程护送哈密瓜。自那之后,康熙每日早饭后,都会将它视为饭后甜点来饮用。
由此可见,哈密瓜对康熙的重要性。而额贝都拉,作为附属国的王,也遵从强者保卫弱者的条件,定时定期的向清朝进贡。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的存在,两个国家之间才能相安无事。至于,以前唯有皇帝才能吃的哈密瓜,现如今的我们也能吃到,这都要感谢我们国家多年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