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最后一战纪念塔,李先念亲笔题词,青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中国地形图上,甘肃省呈一“哑铃”状,东西长达余公里。由首都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特快列车途径6省市,全程96个小时,而在甘肃境内就要用去整整46个小时,足见甘肃地域之广。

“哑铃”上端的一个县,叫安西县,是河西走廊最西端的一个农业县,紧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门户哈密,安西是甘肃有名的“风库”,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干旱少雨,年降雨量45.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毫米,是一个以渠灌为主的农业县。

安西县也是西北闻名的瓜类之乡,有“瓜州”之美称。沙土地,日照长,瓜果含糖量特别高。每年7月到10月间,名目繁多的西瓜、甜瓜、脆瓜、哈密瓜、白兰瓜、铁蛋瓜等上市后,全县犹如浸泡在一个大蜜缸中,瓜香醉人。在北京、上海等地每公斤三四元左右的白兰瓜,这里只卖一角钱。如果客人手头不宽绰,瓜主会让你放开肚皮吃个够而分文不收。西部人豪爽、坦率、慷慨。

在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下,这个只有7万多人口的内陆县,迈着有力的步伐,随着时代的节拍在前进,全县18个民族的人民团结一致,经济发展很快,粮食连续10年超亿斤,完成定购粮居甘肃全省榜首。如果你有幸来到安西县,首先迎接你的一是座气势磅礴的彩门,分别写着:“丝路贯通亚欧桥,瓜州笑迎天下客,开发、友谊、发展”、“敞开安西经济建设大门,诚招四海群英创业立功,走向未来,拥抱世界。”驻足这彩门下,你可以感受到安西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不平凡的胸襟和气魄。

年8月18日,一个多么吉祥的日子!安西县城矗立起了一座纪述红西路*悲壮征程、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巨大建筑。这是安西人民为了纪念这场悲壮征程中发生的 一场战斗和那些在西征即将结束,勇士即将走出困境前夕而不幸牺牲了的先烈而修筑的。同时也为了使这悲痛的记忆永远成为“ ”,他们为这座瞩目的建筑定名为:西路* 一战纪念塔。

这是一座设计新颖,立意深远,雄伟壮观,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纪念塔为6角9层阁楼式,总高26.5米,为县城 高度。据介绍,纪念塔设计出自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一位 的设计师吕先光同志之手,他曾参阅了省内数十座纪念碑、塔后,6易其稿而成。设计采用了碑塔结合、悲欢结合的形式。

碑——“悲”,指的是西路*历经千折百回,千辛万苦,突围走出祁连山,即将脱险进入新疆时,在安西又与强敌遭遇,多名指战员于黎明到来之前在这里为民族解放流尽了 一滴血,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和悼念,因而在该塔而向祁连山的一而采用了碑的形式,15米高的汉白玉大理石碑上刻有李先念主席的亲笔题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塔——“欢”,寓意西路*经过无数艰难困苦,几经浴血奋战,坚持高举红旗,终于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按照*中央指示到达新疆,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精英,应该欢庆。所以,建筑物整体构思又采用了欢庆的塔形。塔身3面开设门窗,角层塔檐下用仿木结构斗拱飞檐装饰,翼角伸出,高高翘起,翩翩欲飞,宝盖为琉璃瓦装饰。整座塔的色彩以稳重的猪石色为基础,白色镶边,显得结构严谨,线条遒劲,色调柔美。

纪念塔门横幅上装设有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西路* 一战纪念塔”金色大字。塔体为9层,寓意红西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千难万险,不怕困难,其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与日月同辉,天长地久,永驻 。纪念塔抗震按8度设防,按抗12级弧风设计。塔心正中是一根嵌入地基深处的巨大 ,沿此 设计有一旋转立柱楼梯,可供参观者登上塔顶眺望巍峨祁连山雪峰,浏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所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

在河西走廊的若干红*纪念物中,安西县“红西路* 一战纪念塔”是独具特色的一座纪念性设施,它同样记述着一段深沉的历史。

“石窝分兵”后,李先念、李卓然等率领的西路*左支队0余人进入祁连山腹地。一边向西游击前进,一边紧急与*中央联系。3月23日,左支队的电台终子与陕北*中央取得联系。中央指示:西路*要保存力量,团结一致向新疆前进。接到中央的指示后,左支队整队向西疾进,历尽民间罕见的各种困苦,艰苦行*40多天,经过长干河、大岔哑、东岔大坂、野牛沟、乌兰大坂、黑刺沟、考克赛、野马河等险山恶水,于4月16日,在肃北县蒙古族牧民的带领下,从一个叫龚岔山口的地方走出了祁连山。这时,清点人数,为余人。

前方就是安西县城,西路*为了取得给养和休整,在敌情不尚明确的情况下不幸攻城失利,遭到敌*反击。红*迅速后撤时,被敌分别包围于王家围子、白墩子等地。指战员含泪砸毁 一部电台,奋起击退敌人的冲锋后,节节抵抗,且战且走。经几番血战,三十*88师参谋长刘雄武、总部译电组长陈茂生、团*委钟立彬,团*委陈智才等余名指战员牺牲,余人被敌截俘。九死一生的剩余指战员又退到一个叫红柳园的地方,击退追敌后,摆脱敌人,分散进入甘、新交界处的茫茫大戈壁滩和沙丘地带,又经过两天两夜的跋涉,走进了新疆的星星峡,受到友*的接待。

至此,这支英雄的红*队伍,历经上百场血战和千辛万苦。成建制的到达目的地的只剩下余人。安西县红柳园之战,红西路*以不屈的枪声, 结束了这场悲壮的西征。

中国工农红*西征河西走廊,其业绩与日月同辉,与祁连山共存。革命前辈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顾全大局,不怕牺牲,敢于胜利,无私无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严守纪律,热爱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思想品德,已成为激励和鼓舞安西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数十年来,安西县人民群众铭记着红*的业绩,呼唤、怀念着当年的亲人。

年春天,万物复苏之际,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春潮又一次拨动了安西儿女的心。共青团安西县委发出了《致全县青少年和干部的公开信》,首倡在安西境内红*战一斗过的地方修一座纪念碑。

《公开信》在安西县城搅起了一池春漪。它号召动员的岂止是年青人、得到了全县各界群众的响应和县委、县*府积极支持,全县迅速掀起了集资捐款和建碑高潮。驻安西境内的中国人民解放*部队是一支特种兵部队,指战员闻讯,当天捐献多元送到安西县团委。青海石油管理局得知这一讯息,派人送上1万元,敦煌市委支助1万元。西路红*老战士闰保禄卧病在床,派孩子送上元钱,全县的干部、工人和部分市民都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委、西路*老战士何水忠回访安西时,听到建碑的消息,激动不已,捐款元表示支持。特别是中小学生和青少年,积极性更高。他们将自己的零用钱踊跃集捐,送到团县委办公桌上。这带着青少年们手中的钱堆成一座小山,一分、二分、五分、一毛、二毛、五毛,总共装了三四麻袋,这哪里是元,分明是无数颗红心在嘣嘣跳动!

团干部们落泪了。

县委书记张学礼落泪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shopping28.com/afhgx/46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