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为当地送上了致富经人民资

□通讯员樊清誉记者贾佳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援新疆喀什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莎车职校)专业建设已经5年,如今,该校已经升级成为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自年以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院优势,在专业建设、职业培训等方面对莎车职校全力支持,援疆效果丰硕。

以扶智助扶贫

“这个专业太好了!现在,我在学校里学会了果蔬保鲜专业知识,明年我家种的樱桃就可以保鲜延期上市了!这样我们米夏乡的樱桃就会更值钱了!”去年入学时,亚森?卡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校新建成的特色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他算了一笔明年的家庭经济账:“通过气调保鲜,我们家的樱桃可以延期保存到7到8月份,单价可以从6月盛果期的50元一公斤上涨到到元一公斤,我们家的3亩樱桃收入可以翻番了,我们家明年就可以脱贫啦!”

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自年9月试点招生,目前在校生4个班级余人,所有学生全部是维吾尔族,大多家庭贫困。截至目前,已有余名毕业生奔赴专业岗位,不仅圆了上学梦,工作后,也因为专业技能发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代际贫困”问题,一个学生成功就业,帮助一个家庭脱贫。职业教育的扶贫扶智,为南疆脱贫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促进作用。

新专业找准“发力点”

为莎车职校量身打造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是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充分调研论证的结果。

莎车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较多,当地盛产核桃,葡萄,大枣等特色农产品,大都低价出售或者烂掉,非常可惜。比如每年9月,特色农产品大量上市,莎车优质的白葡萄批发价只有每公斤两元钱。而在上海,同样品质的葡萄经过冷藏保鲜,价格可以翻好几倍。如果国庆节、春节前后错峰上市,葡萄价格还要翻好几个跟头。

新疆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气候优势得天独厚,水果甜度高,市场欢迎度很高。如果解决了保质期短、路程远,而难以实现产销需求对接等问题,莎车县的农民就有脱贫致富希望了。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调研中确认,农民对保鲜加工技术了解程度低,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和条件。作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大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脱贫致富。

支持这一专业建设,既能弥补南疆地区专业空白,也可以通过培养熟悉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的技术人才,帮助农民更好地开展气调保鲜与深加工,为农户脱贫摘帽提供新思路,从而助力当地精准扶贫,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援建5年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编写6门专业课程标准,公开出版教材2本,并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能够较好地开展专业教学。

高起点实验实训

专业实验实训条件按照上海标准来建设和运行管理,在南疆地区首屈一指。目前,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集农产品检测、生产加工和保鲜一条龙的主体框架硬件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农产品检测实验室是目前南疆地区最先进的专业检测室,完全可以满足莎车农业示范园的农产品检测工作要求,可以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营养成分分析以及各类指标检测等任务。实训室共占地0多平方米,分为检测实验室、加工实训室、贮藏保鲜实训室三大模块,累计投入余万元。除了用于教学实训外,还积极服务当地产业,开展农民培训和产品研发。目前,利用当地丰富的优质瓜果资源,已经成功研制出葡萄酒、桑葚酒、苹果醋,杏干、苹果干、哈密瓜干、西梅汁、苹果汁、巴旦姆汁等16种特色食品,保鲜库常年不间断保鲜冷藏时令瓜果蔬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莎车乃至整个喀什地区培养、培训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实验实训室建设真正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变强。

共享优质人才资源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还在对莎车职校信息化建设情况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莎车职校信息化建设方案》和《莎车职校信息化5年建设规划》,确定了基础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三个方向,同时建立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实现沪喀两地资源共享,为双方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专业建设注入强大的上海力量。年8月,沪疆两校首次实现远程教学,远在万里之外的莎车学生可以实时与上海师生互动交流,同步学习,开拓了远程援疆新模式。

年至今,学院共接待受援学校教师8批次70余人次的师资培训,受训人员涉及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专业教师、学生管理、后勤保证、教务管理等各个条线,受益师生数千人。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学院聘请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的专家进行讲座,并进行跟班学习。年以来,莎车职校分别派遣1名和2名专业教师在学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相关专业系部为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学院根据受援学校实际,先后派出师资赴疆实地指导,累计8批次共30余人次,通过来沪学习和赴疆指导两种形式,受援学校的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本文来源:东方城乡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yshopping28.com/afhhy/584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002924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