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网友提问:现在提倡婴儿不能把屎把尿,为什么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又没有事?
回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基础是试错,现代人类科学也是试错之后得出的相对正确结论。但是,就人类广义养生而言,生理特性无法完全以科学方式论证。所以,具有明确商业指向性的“养生”之道还需谨慎对待。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仍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归纳总结、抽象发散、模仿借鉴是人类与其它自然动物族群相区别开来的“三大支柱”。因此,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进化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群体生存技能传承体制——教育。
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人类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人类社会文明形成的程序物质实体—物质用途—抽象字符—文明成果。教育就是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将人类文明成果与自然物质比照、对应之后,促使孩子大脑中形成文明生存行为“条件反射”的复杂行为艺术开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普及开来。教育即引导孩子形成看见某物就想到这种物质的文字符号+读音+实际用途、见到某种特定符号/听某种特定发音就能联想到某物的“条件反射”,教学的程序文明成果—抽象字符—物质用途—物质实体。
火可以防御敌害+加工食物、小麦+稻米+玉米可以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植物蛋白、猪+羊可以为人类提供稳定的动物蛋白、牛+马可以为人类提供劳动辅助、木料+泥土+石块可以为人类搭建居所、植物纤维+动物皮毛可以辅助人类保暖御寒、煤+石油+天然气可以为人类提供燃料......人类一切现代文明方式均源于试错性经验总结,许多人类祖先因此付出了生命。当然,人类一旦成熟地掌握某种文明生活方式,这种文明生活方式的价值提供方就会不遗余力的去推广它。
人类养生不存在唯一正确
王婆卖瓜的典故:
王婆(坡)的老家在西域(现新疆、甘肃一带),种瓜为生。那一带种的瓜叫胡瓜,就是现今的哈密瓜。那时,宋朝边境经常发生战乱,王婆为了避难,就迁到了开封的乡下,种起胡瓜来。但胡瓜的外表不太好看,中原的人都不认识这种瓜,所以尽管这胡瓜比普通的西瓜甜上十倍,还是没有人来买。
王婆(坡)很着急,向来往的行人一个劲地夸自己的瓜怎么好吃,并且把瓜剖开让大家尝。起初没有人敢吃,后来有个胆大的人尝了一口,只觉蜜一样地甜,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婆的瓜摊生意兴隆,人来人往。
一天,神宗皇帝出宫巡视,一时兴起来到集市上,只见那边挤满了人,便问左右:“何事喧闹?”左右回禀道:“启奏皇上,是个卖胡瓜的引来众人买瓜。”
皇上心想什么瓜这么招人,就走上前去观看,只见王婆正在连说带比划地夸自己的瓜好。见了皇上,他也不慌,还让皇上尝尝他的胡瓜。
皇上一尝果然甘美无比,连连称赞,便问他:“你这瓜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吆喝不停呢?”王婆说:“这瓜是西域品种,中原人不识,不叫就没有人买了。”
皇上听了感慨道:“做买卖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何不好?”皇帝的金口一开,不多时,这句话就传遍了*河南北,直至今天。
种粮的说自家粮好、种水果的说自家果子鲜、盖楼的说自己盖的房子结实宜居......人类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是“王婆”。当然,现代人类社会商业行为中还出现了借力宣传行为,比如文娱艺人代言、请“专家”论证。最终结果就是,无论实际情况如何,拿到代言费的艺人和“专家”都成为了智商收割机。
回到婴儿不能把屎把尿这个主题。当人类社会没有工业婴儿用品时,人们摸索总结出了把屎把尿是避免孩子无序拉屎拉尿的最佳办法。但是,工业婴儿用品面世之后,如果人们还遵照原有的生活方式带孩子,那工业婴儿用品卖给谁呢?因此,不能把屎把尿、孩子一定要喝奶到更大年龄、幼儿一定要给予专业培育等带有明确商业指向性质的“科学育儿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